切中了人工智能的时代痛点,然后呢?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3-08-09 14:47:25

切中了人工智能的时代痛点,然后呢?(主题)


(资料图片)

陈熙涵

不仅仅是中国内地市场,就连电影老家北美市场,阿汤哥的《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也扑街了。7月14日上映至今,其在中国内地票房的数字艰难摸过3亿元——上一部是12.45亿元;回到北美,票房别说打不过《芭比》《奥本海默》了,甚至被小成本制作《自由之声》超越。随着《007》主角“死亡”,《谍影重重》难以为继,“碟中谍系列”成了顶级特工电影最后的倔强,而《碟7》票房数字的惨淡,相当于拉响这部声名显赫的系列片的警报。

对手是未来的,方法却很陈旧

《碟7》里,阿汤哥的对手不是个活人,甚至不再是杀手、恐怖分子,而改为了“智体”,一个擅长自我学习与进化的人工智能。这个前所未有的设定本来挺讨巧的,近期好莱坞爆发编剧演员集体大罢工,导火索之一就是编剧担心人工智能海量生产剧本,演员担忧人工智能生成数字演员。可见,人工智能已对人类形成巨大的生存危机。在ChatGPT引发全球大范围讨论和“数字焦虑”的今天,《碟7》这个在2021年就杀青的剧本居然能切中时代的痛点,多少是有前瞻性的。

按片中设定,“智体”原来是为了军用研发出来的,却在被唤醒后失控,可伪造、抹擦情报数据,入侵各类金融、信息安全系统。很清楚,该片强调的是人类被科技黑洞反噬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令人遗憾的是,机锋刚一揭开,旋即被视觉奇观化的打斗给稀释掉了,影片变得沉闷而乏味。观众期望看到的是,既然对手是“未来”的,战争是“未来”的,那么电影多少能给出有关“未来”的格局与思考,退而求其次,起码也得架构出一个符合“未来”的战场,给铁粉们上点来自“未来”的间谍片硬菜吧,毕竟《黑客帝国》都过去二十多年了。可惜影片对时代痛点浅尝辄止的表现,仅仅只是切中而已,我们甚至连属于AI时代的武器都没有看到一两样。《碟7》在祭出几千人在CIA总部的工位上噼里啪啦一顿集体打字(因为电脑都不可靠了,容易给AI掌控核心机密,得把数据落在纸上)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转向了间谍片跳悬崖、扒火车、车顶徒手格斗的老套路,没能看到对人工智能这一议题更深入的刻画与想象。至于这个耗资巨大的集体打字场面(除了费纸)到底要表现什么,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但主创已来不及推敲这些,简而言之,只要阿汤哥跑不死,就得继续靠他不断地创造跑下去的决心,然后,用初代间谍片的近身肉搏来对付敌人,不管这个对立面是人、机器,还是人工智能。

影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展现了最令人费解的逻辑。面对强大的、来自未来世界的威胁,阿汤哥的办法是什么呢?在古城威尼斯逼仄的水道与街巷间,人工智能辛辛苦苦地编织了圈套,并启用了阿汤哥的老仇人作为自己的肉身代言,骗阿汤哥和他的两个女人追来追去,气喘吁吁,然后拔出各种刀子来决斗。

你能想象吗?天下第一的人工智能,对付天下第一的间谍团队,方式居然是在桥上击剑。难怪有人问,搞了半天人工智能玩的还是佐罗玩剩下的那些?

这个长达164分钟的电影经过了乏味而漫长的铺垫,在剧情层面始终没讲清楚反派到底要干啥;人工智能为什么非要雇一个主角的老仇人去主持他的反人类大业;这老仇人明明是一位枭雄,为何非要给人工智能打工,每次睡在逼仄的箱子里……在主题设计的层面,也没说清楚一个被描述得如此可怕的对手,到底要攫取我们什么;觊觎我们的又是什么;它要通过什么来威胁全人类;我们面对的未来有可能是怎样的局……这些重要交待在片中显得语焉不详,主创既想不出来,也懒得去想,好像熬着熬着就能应付过去,就可以回到自己擅长的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影片的前后断裂,阿汤哥对特工片主题的捍卫,还得回到《碟中谍》系列多年摸索出来的那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包括环球旅游、玩命上阵、酷炫装备等等。这些招牌看点,叠加上好莱坞纯熟的工业化光环,稳稳落在观众预期的轨道内,还有什么比中年观众一边摸着自己隆起的肚腩和日渐向上的发际线,一边对阿汤哥肃然起敬更感人呢?

剧本无视常识,故事难掩“空心”

对人工智能的反思设定既已翻车,那么,作为一个单纯的商业谍战电影,《碟7》经不经得起推敲呢?答案也是一言难尽,归根结底还是剧本的无视常识。影片从头至尾围绕着一把全世界最重要的钥匙,这把钥匙是控制“智体”的关键。来看看电影让人怎么运送这把钥匙:揣兜里,去坐民航!世界几大国的顶级势力,都跑到航站楼里抢钥匙,这是上半场最热闹的动作场面。这把宝贝钥匙在长达十多分钟的巧取豪夺中,几易其手被人偷来偷去,因为它永远塞在西服口袋里,凭谁都能上来摸一把。《潜伏》里,余则成请站长去酒楼吃个饭,站长都嫌人多眼杂不肯。世界顶级间谍小组的安全意识居然把如此重要的钥匙揣兜里,实在太没说服力了。

人物也和剧情一样没逻辑。用障眼法逃过大漠狂沙的碟女郎伊尔萨“不可避免”地死在了用刀决斗的场面之下。人物的动机是什么呢?一个和阿汤哥生死与共好几回的“白月光”,怎么就必须为个萍水相逢的女贼去死呢?这突如其来的“请你替我好好活下去”的逻辑又在哪呢?无所谓、没交代。像开玩笑似的,观众还没来得及为伊尔萨“下线”意难平,女贼突然就得到了感召,思想认识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在之前的剧情中我们得知,女一号就是个擅长搞些小偷小摸的惯犯,为了钱被人雇来和阿汤哥作对。她的本质是爱钱,使坏,打自己的小算盘。然而,就这么一个人,在“白月光”下线后突然就醍醐灌顶了。IMF小组的黑人大哥对她以“有的死是为了让人活下去”这样一顿潦草的输出后,她居然为了人类未来这一崇高理想,瞬间决定赴汤蹈火,加入拯救世界的大业,接下来面对轻易丢小命、不轻易还是丢小命的任务,毅然拒绝巨额收买,一心跟着阿汤哥拯救世界。

没有铺垫,没有理由。赵敏从张无忌的对手,渐渐变成张无忌最重要的人,经历了多少铺垫,多少次对彼此的重新认识。阿汤哥和女贼呢,怎么互相认定的?无所谓、没交代。从罗马的追逐戏开始,每一分钟,剧情的潦草就像片子里那辆挂在悬崖上的火车,一截截地往下掉。

这个2.1亿美元堆起来的故事,难掩其“空心”的本质,“空心”背后则是对剧本创作规律的轻视。票房遇冷是观众对其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的失望。

缺乏对时代的痛点的进一步深挖、洞察和关怀,让浓缩了昔日荣光的“顶流”阿汤哥,遭遇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尴尬:因剧本的衰竭,阿汤哥再搏命,也难阻挡年轻受众的流失,让《碟中谍》的金字招牌沦为过时的代名词。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