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①丨跑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2023-07-10 18:06:03

【前言】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近年来,长沙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科教兴医战略,积极推进健康长沙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凝心聚力在建设宜居幸福城市上走在前、作示范,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 通讯员 尹新发 万胜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

日前,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浏阳市人民医院、宁乡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成功入选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入选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培育单位。

翻开这份成绩单,不难发现,近年来,长沙市将高质量发展贯穿至公立医

院发展方方面面,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长沙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了加速度,迈进了新阶段。

向高标准看齐

多轮驱动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浏阳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后,大幅提升了自身的软件、硬件,连续推出了多项便民、利民服务,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上取得重大成果。

从硬件上看,搬迁后的浏阳市人民医院拥有编制床位1580张,医院的学科布局打破了内、外科楼传统布局模式,建立了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战时布局模式,充分发挥团队作战联合攻关优势,有效提高疑难重症诊治和科研攻关能力。

从软件上看,成立了胸痛、神经、消化、母婴、儿童、肾脏、创伤、健康、重症、门诊十大医学中心。制定分类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同意卓越学科达标建设项目9个、重点学科高质量发展项目13个、学科杂交创新发展项目18个,有力推动优势学科、重点学科超越发展。

从人才培育上看,浏阳市人民医院坚持开放办院、加紧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专病医学中心,浏阳市人民医院已相继与湘雅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省级一流医院定期委派专家到院指导交流;近年来,医院还启动“雏鹰”及“雄鹰”人才培养计划,充实优秀后备人才库,先后派出30多名学科带头人,远赴欧美深造,筑造人才梯队新高地。

浏阳市人民医院打造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是长沙市在公立医院管理领域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中不断探索的缩影。宁乡市人民医院获批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长沙市一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宁乡市中医医院获批全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近年来,长沙市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机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体系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学科建设全力推进。实施“十四五”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工程,从2020年起,连续6年3.6亿元建设市县级医院33个重点学科(专科)。2023年在重点学科中,优中选优,遴选6个优势学科,进一步彰显市级公立医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格局;全市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9个。

人才政策持续优化。长沙市委将卫健高层次人才引进纳入“人才新政45条”,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171人;成立长沙市“名医工作室”,聘请部省级专家传帮带,培养“市级名医”59人。

薪酬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开展人事编制备案制,2022年新增备案制人员225名;市直公立医院实行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全面落实“两个允许”,出台《长沙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近三年,医院职工年均收入增幅7.59%。

向精细化转型

绩效“指挥棒”促进医疗质量升级

5月20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医院绩效大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长沙市第一医院选送的“以KPI考核为抓手,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案例在全国58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运营效率单元杰出实践奖”。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长沙市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运用绩效国考指标对质量管理、学科建设、运行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进行考核。4年来,该院不断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尺子刻度”,找准方向,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医院管理向精细化转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和职工的获得感,让医疗行为更加标准规范,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医院新文化”。

从数据上看,长沙市第一医院的国考成绩逐年提升,国考指标持续改善,运营效率维度得分位于全国前列,四年平均得分率为98.14%(考核总分270分,我院平均得分265分),DRG组数中位数和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中位数稳中有增。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2.37%,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从2019年的12.99%上升至2022年的20.67%,四级手术人数由2019年的911台增加至2022年的2267台,增长率148%。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总额近五倍增长,由2019年的39.74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194.14万元,增长率达388%。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考核通过率由2019年50%提高至2022年的79.06%。

绩效考核引领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医疗服务。近年来,长沙通过实施三医联动改革,医用耗材平均降幅30%,最大降幅90%,减少基金和患者负担2.69亿元/年。2022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22.36%,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36.49%,平均住院日7.9天,住院次均费用下降2.35%。

向均衡化迈进

“一院多区”助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多年来,在长沙一江两岸,医疗资源呈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湘江以东的老城区,湘江以西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其中,长沙市第四医院位于岳麓山脚,占地仅38亩,规模早已不能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医院受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限制,往周边扩建十分困难,医疗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显现,严重制约了医院发展。

这些年,湖南湘江新区、长沙市望城区区域规划经过了数次调整,大河西经济社会迎来快速发展期。但是,河西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望城区尚无一家真正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为了推动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应运而生。这是长沙卫健系统历史上最大的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建设规模均居目前长沙市级公立医院之首,填补望城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全面提升望城区和大河西的卫生健康水平,为区域百姓谋求更高品质的健康生活贡献力量。

发展“一院多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已投入运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预计今年底完成全部主体封顶;长沙市口腔医院河西分院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市直7家公立医院实现“一院多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佳勇表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要贯彻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投入责任、强化医疗服务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提供强力保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市内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

“公立医院作为长沙市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长沙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激扬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在做好“引才、培优”等人才建设的同时,重点夯实学科建设,加强服务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创新方法,精耕致远,形成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