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要闻】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来源:知谈历史     时间:2023-06-09 14:04:52

孙武和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相关资料图)

一直以来,关于“孙子”的真实身份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武所著,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孙武与孙膑(生于战国时期,又出仕齐国,著有《孙膑兵法》)的关系。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曹操作注,让《孙子兵法》扬名

在山东临沂旧城城南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冈,东边的叫做金雀山,西边的叫做银雀山。

1972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银雀山两座汉墓里,发现了大量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钱币等随葬器物。据研究,这两座墓葬的主人与太史公司马迁大概同时代。

1号墓的竹简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孙子》《六韬》《尉缭子》《管子》《墨子》《晏子春秋》等大量先秦典籍。其中,《孙子》里的主角都是“孙子”,并没有“孙武”“孙膑”的称呼。除了能与传世的《孙子兵法》13篇对应外,还有几篇《孙子兵法》的佚文。

至于其他的《孙子》篇章,还有16篇左右,其中有4篇的主角是孙膑,分别是《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都是发生在战国齐威王时代的事件,能和《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孙膑年代、人物对应。

至于其他12篇,主角“孙子”不确定是何人,但风格与《孙子兵法》迥异,故整理者也将它们列入《孙膑兵法》中。

那么,是否可以认定孙武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而孙膑就是《孙膑兵法》的作者,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书呢?

学者认为,先秦秦汉的传世文献并非都出自一时一人,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编撰过程。《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仍然被认为是战国产物,并不是孙武本人所写,而《孙膑兵法》的许多细节,也透露出此书并非出自孙膑本人之手。

不过,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孙武、孙膑本人的军事思想。正如《论语》并非出自孔子本人之手,但却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究竟讲了什么?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自面世以来,备受推崇。它继承和发展了自古以来的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并进行了系统论述。

从发动战争前的谋划,到战争的准备、兵力的配置,以及战争过程中具体战术与会战的策略、行军与使用间谍的法则等等,都囊括其中。

《孙子兵法》凡十三篇,其中每篇都以“孙子曰”为开头,文辞简洁流畅、逻辑清晰、比喻生动,不仅展现了孙武丰富深邃的军事思想,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孙子兵法》还深受早期道家思想的影响。孙武认为“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他将兵法的运用与自然世界中水的规律结合起来,这与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对水的推崇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孙子兵法》同样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孙子主张为将者必须具有的智、信、仁、勇、严五种德行,这非常接近于孔子以及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对人的道德伦理的要求。

在《孙膑兵法》中,孙膑集中论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即以 “道” 为中心,强调战争要符合“道”的规律。

孙膑认为,战争首先是君王行道的工具。先王行道于天下,单靠政治的治理与道德的教化是无法做到的,于是就得借助战争的手段加以推行。战争是政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因此,战争不可轻易发动,对待战争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好战必亡。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兵家在战争问题上的一贯态度,即不是为了战争而发动战争。战争本身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孙武、孙膑为代表的古代兵家,发展出了一套系统而丰富的军事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